首页 > 酒店新闻 > 酒店行业动态

凯发一触即发(中国区)官方网站|寻访红军遗迹:为何红军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诞生在巴中

发布时间:2025-03-10 17:34:36    次浏览

(点击图片进入川观直播|全国党报党端齐聚四川重走长征路)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9日,由川报全媒体集群、巴中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主办的全国党报党端重走长征路大型采访活动启动。从10月9日至13日,活动将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和巴中市,沿着当年红军在巴中的足迹,重温烽火岁月。重走长征路第二日走进巴中10月11日,继续重走长征路。早上8时许,天一亮,我们出发,走进红军之乡巴中。80年前,是二万五千里长征改变了中国革命战略格局。以巴中为中心的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红四方面军成功策应长征、懋功胜利会师、开赴抗日前线,川陕苏区始终是中国革命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战地黄花分外香,446位将军留下战斗足迹,12万巴中儿女参加红军、4.8万人壮烈牺牲。鲜血与烈火、苦难与辉煌,铸就了巴中人不屈的精神财富、恒久的红色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巴中人。 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是历史上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 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从通江县两河口入川,1933年初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存续了近三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英烈墙 在今天,巴中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和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的“刘伯坚烈士纪念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 巴中作为红色革命老区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线路之一。 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苍松翠柏间,这片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记录着金戈铁马的历史。在这里,268块花岗石碑上镌刻着13万余名红军将士的名字。 你不会想到,这片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竟然是一位名叫张崇鱼的老人。 从1993年起,怀揣800元钱,走遍中国大地,倡建而起。他和同伴们先后到全国各地出访170余次,行程70余万公里,造访1000多家单位,寻访到13万8千余名红军战士英名。拜访了6000多名红军后代及家属,收集到近3万张照片,12000多件相关纪念物品,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三百余件。除此之外,还有2000多册,超过3亿字的红军史料。 今年已经80岁的张崇鱼精神矍铄,依然在发挥余热。他给自己定了三大计划:一是撰写《红四方面军人物大全》,目前已经完成六千余人,计划收录近三万红军;二是撰写《永远的女红军》,计划收录三千余名女红军;三是撰写《艰难的西路军》。除此之外,张崇鱼还想要编写红军后代回忆录《红后新生》。“我们要把红二代、红三代的回忆,他们的父辈教给他们什么都记录下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这块“红军石”祖籍四川旺苍木门河下,一九三三年六月,红四方面军召开木门会议期间,红军将士常下河戏水,发现河边有万斤巨石,便在石上刻下“拥护红军”四个大字,落款红九军政治部。红军走后人们称它红军石。 二零零二年六月,将士碑林到此寻觅奇石,如获至宝,出资一仟陆佰元购运至碑林奇石园,永作留念。真是旺苍木门一奇石,万年宝物迁户籍。为何长眠碑园里,缘是当年红军石。 红军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大批妇女投入革命。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和川陕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从川陕省委机关和众多报名的优秀妇女中挑选出400多人,在四川省通江县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该营下辖4个连。第一任营长陶万荣,政治委员曾广澜,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直接领导妇女独立营的工作。从此,红军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诞生了。妇女独立营成立不久便在通江县鹰龙山(如今的通江县民胜镇莺歌嘴)打了一个大胜仗,消灭川军田颂尧一个团,受到了总部首长的嘉奖。随后,邻近广元苍溪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连,巴中市南江的长赤县也建立了妇女独立营,1934年2月,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也在旺苍坝(今广元市旺苍县)成立。根据敌我斗争的形势需要,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川陕苏维埃政府制定了《川陕甘计划》,要求:“各县组织一支女侦察队侦察敌情,破坏敌人后方,组织看护队、慰问队、洗衣队、妇女参加运输队,担架队,在敌人后方办招待所,男子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煮饭送饭,站岗放哨。”方面军总部以及川陕苏区46个党政区机关从通江县南移旺苍坝后,将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与长赤县妇女独立营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2团。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迎接中央红军入川共同北上抗日,把从苏区各地撤到旺苍来的妇女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连同原来的两个妇女独立团共2000多人,在旺苍县王庙街整编为妇女独立师。妇女独立师由方面军总指挥部直接领导,师长张琴秋,政委曾广澜。独立师下辖两个团,第1团张琴秋任团长兼政委,该团战斗力较强,为总指挥部机动团,驻旺苍坝、张家湾、黄洋场一带。第2团曾广澜任团长,刘伯新任副团长,吴朝祥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该团主要任务是保卫机关、红军医院、仓库、运送弹药、转送伤员等,驻百丈关、庙二湾一带。经过长征,妇女独立师人员有比较大的减少。1936年,妇女独立师整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同年10月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最终折戟祁连山。为何红军中一支正规妇女武装就是诞生在巴中?或许这就与巴中地域文化有关,巴中地处南北交界,巴中女性,既有北方女性的豪情洒脱,又兼备南方女性的娇媚柔情。 巴中规划馆的红色记忆 对话巴中市委书记冯键:“红军之乡”绿色崛起的秘密 川报观察记者 李旭 黄颖10月11日下午,由川报全媒体集群、巴中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党报党端重走长征路大型采访报道组,走进“红军之乡”巴中,对话市委书记冯键,探寻“红军之乡”绿色崛起的秘密。“巴中如何平衡生态、民生、发展的关系?”“红军之乡如何保护和传承好红色文化、长征精神?”“作为革命老区,扶贫中最突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是什么?”“‘诗意山水、五彩巴中'究竟有何寓意?”“红色资源如何更快更好地变现,造福于民”……一上午的参观走访,让来自全国30多家党报党端的记者们感受到冲击、震撼,对于“红军之乡”的下一步发展,也有许多关切和疑问待解。人民日报记者杨旭、安徽日报日报记者朱胜利、广西日报记者周珂、四川日报记者张良娟等先后发问。巴中市委书记冯键用数字说话,以案例剖析,关于精准扶贫、交通先行、新型工业等的一系列个性化精彩论述,让全国党报党端的记者们对今日“红军之乡”有了一个全新了解。沿着当年红军在巴中的足迹,重温烽火岁月。10月12日起,全国党报、党端还将走进巴中市通江县、平昌县,走访全国最早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和独具特色的红军石刻标语园。本次“长征路上看变化 巴中老区展新颜”联合采访活动邀请到了包括人民日报和天津日报、吉林日报、大众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河南日报、湖南日报、湖北日报、重庆日报、云南日报、贵州日报、广西日报等中央级和10多家省级党报,上海观察、南方+、浙江新闻、新锐大众、新闻117、云报、江西手机报、动向新闻、金水河、交汇点、新湖南等十余家省级党报客户端参与集体采访。此次联合采访活动还特别邀请到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和发布渠道支持。走进阿坝十里不同天,远处还是艳阳高照,身边却是雷雨交加。 10月11日,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重走长征路阿坝小分队,从小金县两河口大寨村到大板村的路上,突遇暴雨。远处还是艳阳天,眼前却是暴雨。这让记者回想起,当年红军长征时,眼前艰险而前路光明,是不是也有与我们一样的心情呢?一天时间内,阿坝小分队经历了阴天、大雾、艳阳天与暴雨四种天气。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后,与红四方面军在小金县达维镇会师。两天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抵达这里,两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在此翻开新篇章。如今,达维的会师桥等地已成红色旅游景点。周末及节假日,达维小学的学生都会在景点给游客义务讲解长征故事。 红军长征两河口纪念馆 走进泸州10月11日,重走长征路泸州小分队从叙永县城出发,两跨川黔边界,抵达了位于叙永县最南端、川黔滇三省交界的石坝彝族乡。 1935年2月3日,红一方面军到达这个原名“石厢子”的场镇,恰逢除夕,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带领红军队伍在这里度过了长征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春节。这个小小的高山乡镇,依山沿街而建,仅仅一公里多长的镇街两边,几乎随处可以触摸到红军留存下来的痕迹。81年过去了,街还是那条街,但两旁新盖的楼房鳞次栉比,“红军造币厂”“没收委员会”“‘鸡鸣三省'会议旧址”等一批红色历史遗址都隐藏其间,历史记忆与现实巨变互融互通、交相辉映,成为石坝彝族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明日,我们脚步不停,将走进全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敬请关注。四川日报重走长征路前方报道组编辑:陈俊